太湖有什么出名的东西咯?
一、太湖有什么出名的东西咯?
品渔家菜 游太湖水 碧螺春茶叶三月底四月初 白玉枇杷 五月中旬 杨梅 六月底七月初 桃子、枣子七月中旬 白果、栗子 九月底十月初 桔子 十月中旬 湖虾 白虾 银鱼 梅鲚 白鱼 甲鱼 鳗鲡 塘里鱼 桂鱼 草鸡 木鸭 ■东山碧螺春茶 碧螺春属于绿茶,因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区,故又称“洞庭碧螺春”。 ■太湖白虾,又名秀丽长臂虾,俗称“水晶虾”,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中。白虾通体通明,晶莹如玉,略显棕色斑纹。头有须,胸有爪,两眼突出,尾成叉形,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、风平浪静的开阔浅滩。 ■梅鲚俗称梅鲚鱼,亦名凤鲚、子鲚,因其尾部分叉,短呈红色,尖细窄长,犹如凤尾,故又称凤尾鱼,东山常见为梅鲚和刀鲚,头大,尾长而尖,体形侧扁似竹刀,骨嫩鳞细,银光闪闪,肉质肥嫩 ■东山的白玉枇杷枇杷是一年之中上市最早的水果。一般果树都是春天开花,唯有枇杷冬天开花,寒冬之时,朔风凛冽,万木凋零,嫩黄的枇杷花满树怒放。 ■杨梅,黄梅时节,迎来了东山一年一度的杨梅旬,东山俗谚“夏至杨梅满山红”。杨梅旬约十天时间,季节性强,当地果农称之为“踢煞猫,踏煞狗”的日子。外地来客为及时品尝好杨梅,纷至沓来,赶杨梅节。 ■银鱼 太湖浩瀚三万六千顷,跨江浙两省,是江南鱼米之乡的母亲湖。辽阔的八百里太湖中,岛屿星罗棋布,有七十二高峰,湖光山色,风景优美。太湖里蕴藏着丰富的水产资源,人称“太湖三宝”,为银鱼、白虾、梅鲚,银鱼为其中之首。 ■莼菜是古代太湖三大名菜之一,以柔滑凝脂、润肺健脾、补血止泻、风味独特而驰名。一年春夏秋三季均能供应市场,尤以春秋两季更佳。 ■太湖蟹 秋菊旺,湖蟹壮。中秋过后,九十月份菊花斗艳,正是吃蟹时节。太湖蟹有三种:中华绒螯蟹、凹背新类额蟹、锯齿溪蟹。太湖蟹,背克坚隆,凹纹似虎面,色青黑,腹背白色,腹下有脐,雄尖雌团。 ■栗子亦称板栗,是东山著名的特产之土。东山板栗大都零散栽种在山坡或山脚下的果树林间。一般都采用嫁接繁殖,管理要求不细,但对水分需求较高,在东山有“干枣湿栗”的说法。 ■东山石榴经几年栽培实践证明,其物特性和经济性状都比其它石榴品种优越 ■东山柑橘素称洞庭红橘,满山遍野,面广量多,秋天收获。东山处于我国柑橘栽植区的北缘,柑橘种类较多,有温柑、蜜橘、黄皮、天台、早红、料红、贡橘、金橘、圆橙等二十余个品种。 ■甲鱼,肉质鲜嫩,清蒸,红烧,皆成佳肴,脍炙人口。尤以甲鱼的“裙边”肥育不腻,最为适口。即是盛夏也能凝结如胶,难怪人们视为滋补佳品! ■鳗鲡,一般生长在池塘里,而生长在太湖里的称之为“太湖湖鳗”,数量不多,是鳗鱼中的佳品!含丰富的蛋白质,脂肪,营养价值极高。红烧最佳,清炖次之。 ■塘里鱼,自然生活在小溪,河滩,以鱼虾为食,以石洞为窝,生命力强盛。肉质鲜嫩,细骨较少,东山人一般在冬春食塘里鱼,清蒸,红烧均可,尤以“塘里雪笋汤”最为脍炙人口。 ■莲,藕,东山自古以来为莲,藕产地之一。历史上曾有“葑山十里藕塘”的盛况。东山所产之莲藕,体粗圆,色洁白,质地细嫩,入口鲜甜,嫩脆。可制藕粉,鲜莲子可生吃或煮莲羹。近几年产量较少。 ■菱,俗称“菱角”。品种有两角菱,四角菱,圆角菱,红菱,野菱等。一般出产在池塘,湖滨。有野生,亦有种植。太湖之有菱,早在春秋时期。现启园附近的菱湖,既为当年吴王种菱之湖。
二、太湖特色菜特色景点是什么?
特色菜有:
太湖三白(银鱼,白鱼,白虾),太湖蟹。
特色景点有:
苏州园林 、无锡影视城、 灵山大佛、 永慧寺、 统一嘉园、 玄阳洞、 碧云洞、 禹王庙、 白马庙、 罗汉寺、 东西山风景区、 常州太湖湾、 三元文化遗址、 龙头渚自然公园、 太湖仙岛、 万佛塔、 五女墓、 小王山摩崖石刻、 圣恩寺、 蠡园、 太湖鼋头渚。
三、太湖有什么农特产?
太湖三白 太湖清水大闸蟹 马山大浮杨梅 阳山水蜜桃 无锡太湖船菜
四、太湖流域一带在吃的方面有什么特点?
从食俗方面来看,太湖流域千百年来没有离开鱼稻为食的基本特点。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,鱼米之乡,食道之讲究,特色之鲜明,蜚声中外。就拿日常生活食鱼来说,很讲究时令,按农历顺序:正月吃塘鲤鱼、二月吃鳜鱼、三月吃甲鱼、四月吃鳊鱼、七吃鳗鱼、八月吃鲃鱼、九月吃鲫鱼、十月吃草鱼、十一月吃鲢鱼、十二月吃青鱼。食鱼和节令饮食习俗以及人生礼仪食俗密切相关,风俗习惯相当讲究。如年夜饭或婚礼宴会上,最后一道菜常常是鱼,但并不吃完或不动筷箸,留给亲家吃,称为“吉庆有余”。江南人不吃鲤鱼,只有在祭祀时才做供品,因为鲤鱼是要跳龙门的,鲤鱼子多,象征生育,多被放生。
又如糕团和茶食,糕团是人生礼仪和节日节令时不可缺少的吉祥礼品,因为糕音高,有高升、高兴之意,团又是团圆之意。如婴儿满月剃头要送云片糕、如意糕,象征祥云片片、吉祥如意;结婚要送圆蒸糕、大蜜糕,吃小汤圆,象征团团圆圆,甜甜蜜蜜;做寿要送寿桃、寿糕、定胜糕,祝贺健康长寿;正月初一要吃白糖年糕、汤水圆子;二月二龙抬头,要吃“撑腰糕”;三月清明要吃青团子;四月立夏要尝三新,吃甜酒酿;五月端午吃粽子;六月天热要吃“火神素”、“雷斋素”;七月七吃巧果;八月中秋吃月饼菱藕;九九登高吃重阳糕;十月半“牵砻团子斋三官”;十一月冬至大如年,冬至夜合家团聚,喝冬酿酒,吃冬至夜饭,有“肥冬瘦年”之说;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;廿四夜送灶爷上天,吃糖元宝;除夕吃年夜饭后连夜就要搓糯米圆子,象征一家团圆,生活美满。盖房造屋举行上梁仪式,更不能缺少“定胜糕”一类的糕团。这些糕团花色品种繁多,都是米粉或糯米所做。从时序上说明,一切民俗礼仪基本上都是服从于稻作生产的进程而展开的。如在水稻下秧之前,耕种尚未开始,这个阶段预祝丰收,要祭祀祖先、田神、土地以及其他民间神祗,祈求避除灾害,保护丰收。夏秋之后,各种农时季节逐告段落,又重于收获和尝新的祭祀活动,还有休生养息,维护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含义,排除它的封建迷信因素,就可以察觉到它的立足点,是农民心理深层的农耕信仰。